一是文化旅游生态化。依托“野朴质真与休闲观光”相结合的建设理念,将辖区内风雨池、紫东线等七条游步道和环境保护有机串联,清理杂草2300米,修护15处破损地,修理游步道踏步210余米,新增垃圾桶48个。二是文化旅游责任化。责定第三方公司对游步道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定期对7名游步道管理员进行考核,长期对游步道进行环境管护和安全隐患排查。三是文化旅游经济化。拓展文化旅游的空间与内涵,发展“步道经济”,促进乡村餐饮、民宿消费的互动,带动每月户均收入增长2000余元,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一是文化旅游生态化。依托“野朴质真与休闲观光”相结合的建设理念,将辖区内风雨池、紫东线等七条游步道和环境保护有机串联,清理杂草2300米,修护15处破损地,修理游步道踏步210余米,新增垃圾桶48个。二是文化旅游责任化。责定第三方公司对游步道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定期对7名游步道管理员进行考核,长期对游步道进行环境管护和安全隐患排查。三是文化旅游经济化。拓展文化旅游的空间与内涵,发展“步道经济”,促进乡村餐饮、民宿消费的互动,带动每月户均收入增长2000余元,助力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