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里管理局太平镇深入打造“太平新象”党建品牌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太平镇航拍
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产业发展蹄疾步稳、基层治理提质提效、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田园画卷可望可及,其背后跃动着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有力脉搏,凝聚着湾里管理局太平镇党建工作迸发出的澎湃力量。
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发展强。近年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太平镇把党建融入经济发展、基层治理、农村建设、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中,依托“太平新象”党建品牌建设,切实将党组织延伸到底、治理路径畅通到底、服务触角覆盖到底,党建引领的“红色力量”不断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走出了一条新的村强民富、生态宜居、和谐幸福的乡村建设之路。
□刘子仁 洪观新闻记者 殷思萌 文/图
提升颜值内涵 塑造和美乡村新风貌
走进太平村东溪自然村,一条沥青大路径直延伸至村内,村民们在崭新靓丽的休闲广场上谈笑风生,周边的农家乐生意火热,对面的千年古银杏旁游人如织。
“你很难想象这几年东溪自然村变化有多大。以前连一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每次下雨,裤子都走得湿嗒嗒。”说起乡村变化,太平村村民李家学深有感触。2023年,东溪自然村实施了投资390万元的共同富裕样板村项目,落实“三清三拆”和“一整四化”工作要求,建设宜居和美的全新东溪。
东溪自然村的蜕变在全镇并非特例。同样历经环境整治后有了全新面貌的泮溪村也成功吸引本土乡贤反哺,落地投资5000万元的“伴思缘”精品民宿。这家以“诗、书、画”为主题的无边湖景民宿,填补了泮溪村高品质民宿的空白,也是全市唯一一家既看得见山又望得见湖的宝藏民宿。
今年以来,围绕“干净、整洁、有序”总体要求,太平镇组织党员干部、村“两委”成员联村包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广泛发动网格员、志愿者、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全力打造了枫林村上新自然村、南溪村谌家自然村等一批共同富裕样板村。
在村庄建设“面子”的同时,太平镇镇党委更加注重村集体经济发展这一“里子”工程。太平镇创新考核机制,整合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多个专项督考,构建了“多考合一”的“一次考核”模式,制定《太平镇高质量发展目标管理考核工作方案》,有效激发村级发展内生动力。曾经的软弱涣散村——枫林村,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改变了以往坐在办公室等项目上门的被动局面,主动出击跑项目、争资金,前往上饶德兴市、吉安永丰县和泰和县学习山林开发先进经验,招引江西喜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荒山200亩发展油茶种植业,实现了枫林村社会资本投资项目招引零的突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由2021年的22万元提高至76万元。截至2024年11月,太平镇6个行政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380万元,是2021年的1.5倍,其中泮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37万元,实现历史性突破。
促农文旅融合 构建富民产业新格局
太平镇位于梅岭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腹地,地理位置优越,森林覆盖率达88%,自然风光旖旎。近年来,太平镇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做活“民宿经济”,围绕全省民宿产业高地建设目标,共引进民宿、酒店60余家,床位近2000张,其中省级四星级休闲乡宿2家、三星级3家,荣获全国一村一品(民宿)示范镇金字招牌。
走进位于合水分场的雷港民宿村,不少游客正驻足观光、拍照、打卡留念。谁能想到,这里曾经荒芜一片、杳无人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空心村”。2019年以来,雷港村通过流转闲置土地和房屋,由政府投资50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1.5亿元,按照政府做基础、企业做业态、村民享红利的发展模式,引进8家民宿(农家乐)和1家田园综合体项目,成功打造复合型中高端民宿农家乐集群,成为南昌的“网红”民宿村,也是2022年南昌市唯一入选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生态环境,太平镇坚持党建引领农文旅融合发展,各村因地制宜尝试“农业+乡村旅游”“旅游+体育”“文旅+研学”等融合发展模式,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在太平村瑞福谷铁皮石斛生态种植园,负责人郭晓明经过多次论证试验,成功复刻野生铁皮石斛的种植过程,将对生长环境要求极其严苛的铁皮石斛“上树”种植,有效节约土地,提高了铁皮石斛的营养价值和销售价格。据悉,在落户太平之前,他多方考察试种,最终在生态环境优渥的太平镇实现了铁皮石斛种植效益最大化,种植园落地后他先后投入300余万元引入数字技术设施,进一步提高生产质效。目前,种植园共有10余亩棚栽铁皮石斛、200余亩林下栽种铁皮石斛,年产值100余万元,开辟了全新的生态价值变现模式,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演绎。
“铁皮石斛生态种植园自从落户我们太平村以来,大大促进了村内产业、环境等提升和发展。”太平村党支部书记李英告诉记者,种植园每年能给村集体经济带来10万元的分红,吸纳了附近30余名村民就业。除此之外,太平镇还打通江下—桐源村道,将千年古银杏、铁皮石斛生态种植园、朴心生态园、蟠桃果业等景点穿珠成线、连点成片,创新打造了体系健全、特色鲜明、项目多样的研学路线及研学品牌,已接待研学活动100余批次、2万余人次,带动综合收入200余万元。
开展三大行动 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太平镇充分发挥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的“压舱石”作用,以群众所需为切入点和落脚点,走出了一条有效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效能的新路径。
枫林村坪水自然村是太平镇最偏远的自然村,距离村委会5.5公里、镇中心13公里,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大多数村民都外出务工,只有一户75岁的老人在村居住。包村干部龚淋每个月定期探访老人三四次,雨雪天气更是特地上门关注老人用水用电用气安全。这是太平镇开展关爱困难群体“敲门行动”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太平镇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等重点关注对象坚持定期“网格化”入户走访,共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64户、困难老党员9人,发放慰问金9.56万元。
安全始终是基层治理的重要课题,通过安全隐患排查“推门行动”、安全防范宣传“敲锣行动”,太平镇广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动135名社区民警、党员干部组建巡逻队,定期邀请村居民共同参与,深入商户、民宿、村居开展各类巡逻6500余次,让安全生产小知识时时入耳、声声入心,从细微处让群众提高安全生产防范意识。执法队员在赶集日例行巡逻时,发现针对老年人售卖“神药”的诈骗团伙,现场制止并报警,为20余名受骗老人追回经济损失3000余元,并将涉事人员移交派出所处理,给广大村民上了一堂反诈宣传现场教学课。今年以来,巡逻队累计巡查辖区内学校、民宿、餐饮等160家“九小”场所1680次,整改未安装燃气切断阀、未设置灭火器等安全隐患298个,帮助解决噪音污染、加装路灯、道路安全隐患整治等老百姓关心关切的“家长里短”问题共计93个,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0余起。所有的创新实践,不仅丰富了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形式,也探索了乡村善治的有效路径,让太平镇未来的发展之路走得更远、更稳。
乡村振兴是一件细活、慢活,须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新征程上,太平镇将立足地方发展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坚持发挥党建引领“指挥棒”作用,持续深化“太平新象”党建品牌建设,打造“高品质 慢生活”幸福小镇,让游客在太平盛世里看到越来越多的太平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