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压舱石”。近年来,湾里管理局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强化科技创新的赋能与加持,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体现本土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立足优势 深耕重点产业链
在华润江中湾里制造基地固体制剂车间,经过制粒、压片、包衣、铝塑包装等全自动流水线工序后,一粒粒小药片从生产线上“吐出”,整齐排列、装盒。所有生产工序合而为一,皆由数智化生产线按设置程序自主完成。据介绍,该中药制剂生产项目秉持“绿色工厂、智能制造”的设计理念,积极探索新一代智能化技术与中药制造的深度融合,打造现代化、智能化、数字化生产车间。
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链是湾里的“首位”产业链。近年来,湾里以华润江中为链主,以强龙头、聚集群、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为主线,依托江中药谷、江西中医药大学、罗亭工业园等平台,加快建设产品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产业链条,产业链税收占全年税收的17%。
“根据南昌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810’行动计划,围绕湾里的主导产业,再结合省、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情况,我们积极布局医药健康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绿色食品产业4个重点产业,全面提升以华润江中为链主的中医药康养产品制造产业链、以江西金杯赣昌为链主的电线电缆制造产业链、以南昌矿机为链主的矿山装备制造产业链3条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湾里管理局经发办副主任戴睿告诉记者,去年,湾里3条重点产业链企业由年初14家增长到年底25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73亿元,同比增长12.9%。
创新驱动 促进成果产业化
日前,记者走进南矿集团生产车间,迎面袭来一股生产“热浪”,工人们都在为赶制订单忙碌生产。“现在我们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各大金属矿山、砂石骨料项目现场,不仅销往全国各地,也走向了海外市场。”南矿集团董事长李顺山说,近一年,已连续交付了多批次海外订单,在整体行业发展缓慢的情况下,海外市场开拓仍呈现出正向增长。
一直以来,南矿集团坚持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加快产品开发并降低成本,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内领先甚至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成果,在行业内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从一家传统装备制造业向“装备制造+服务”产业升级。
“之前,我们已经在瑞典隆德设立矿机破碎技术研发中心,进行破碎机操作评价、DEM模拟、先进破碎腔设计和磨损衬套三维扫描等新一代圆锥破碎机的开发技术研究。”李顺山说,集团还不断加大科创投入,进一步缩短产品研发时间,提高产品生产效率。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湾里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机制,科技服务步步跟进、环环相扣,为项目落地投产达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蓄积充沛的创新动能。
“我们围绕3条重点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旨在推动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发挥作用、协同攻关,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促进一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戴睿告诉记者,去年,湾里社会研发投入持续走高,统计数据为1.56亿元,占GDP总值2.0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要素保障 推动企业“加速跑”
自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4312”行动计划以来,湾里成立工作专班,着力破解重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一方面,在培育优质企业上持续发力,出台完善《支持优质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支持工业企业“小升规”若干措施》等政策,坚持“一企一策”,帮助中小企业走好“创新型”专精特新“小巨人”梯次培育之路。2024年,湾里培育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8家,较上年新增11家,同比增长157%;7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较上年新增3家,同比增长75%。
另一方面,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狠抓营商环境改善,落实政策清单、项目清单、问题清单,强化要素保障、技改升级、数智赋能、绿色转型、企业培育等服务,2024年共兑现各类工业惠企政策奖励2429.5万元,惠及企业17家。
在对企政策支持与服务机制上,坚持“有策必送、有需必应、有难必帮、无事不扰”的原则,健全完善定点推送、免申即享等机制,扎实开展工业企业“大走访、大帮扶”活动,全覆盖走访88家工业企业,致力于打通助企服务的“最后一米”。
与此同时,湾里持续发力科技金融工作,指导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入库备案省“科贷通”。2024年以来,已经有18家企业成功入库省“科贷通”,比上年增长200%,获得贷款1329.6万元。
洪观新闻记者 殷思萌

